在移动处理器领域,联发科(MediaTek)和高通(Qualcomm)一直是两大主要竞争者。联发科X35作为面向中端市场的处理器,其性能表现和定位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。本报告基于多方测试数据和权威对比,全面分析联发科X35处理器的性能表现,揭示其相当于骁龙哪款处理器,并深入比较两者的技术规格、实际表现和市场定位。
一、联发科X35处理器基本规格
联发科X35是联发科推出的第三代自研处理器,采用台积电11纳米工艺制程,这一制程工艺在功耗控制和发热表现上较为平衡。处理器采用Big.Little架构设计,具体配置如下:
- CPU部分:4个自研Custom大核,主频高达2.6GHz;4个Cortex-A55小核,主频为1.6GHz。
- GPU部分:搭载PowerVR GM9446图形处理器。
- 内存支持:最高支持16GB的LPDDR4X-4266内存。
- 网络功能:集成了具备5G功能的基带芯片。
根据多源测试数据显示,联发科X35相较于前代产品在性能上有显著提升,单核性能翻番,多核性能提升约25%。这样的配置使其定位于中端市场,适合对性能有一定要求但预算有限的用户。
二、联发科X35与骁龙处理器的性能对标
1. 综合性能相当于骁龙710
多方测试和对比表明,联发科X35的综合性能与高通骁龙710处理器相当。这一结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比较:
- 制程工艺:两者均采用类似的制程工艺(骁龙710为10nm,X35为11nm),在功耗表现上相近。
- CPU架构:骁龙710采用2+6的大小核设计(2个A75+6个A55),与X35的4+4设计在性能表现上处于同一水平。
- GPU性能:X35的PowerVR GM9446与骁龙710的Adreno 616图形处理器性能相近,都能流畅运行主流手游。
- AI性能:两者都具备基础的AI加速能力,适合日常AI应用场景。
在实际应用中,搭载X35和骁龙710的设备在系统流畅度、应用启动速度和游戏表现上差异不大,能够满足大多数用户的日常使用需求。
2. 与骁龙870的对比
虽然X35定位中端,但不少用户关心它与高端处理器如骁龙870的差距。根据测试数据,骁龙870在各方面都明显优于X35:
- 制程工艺:骁龙870采用更先进的7nm工艺,能效比更高。
- CPU性能:骁龙870的Kryo 585核心基于Cortex-A77架构,单核性能比X35高出约40%。
- GPU性能:Adreno 650图形处理器性能是X35的GM9446的2倍以上。
- 综合体验:骁龙870能够轻松应对高负载游戏和专业应用,而X35更适合日常使用和轻度游戏。
这种性能差距也反映在价格上,搭载骁龙870的设备通常定位高端,而X35则主打性价比中端市场。
3. 与其他骁龙处理器的对比
除了与骁龙710的直接对标外,X35的性能也被拿来与多款骁龙处理器比较:
- 骁龙675:部分测试显示X35性能接近骁龙675,但整体略胜一筹。
- 骁龙625:有观点认为X35与骁龙625同属低端入门级别,但多数测试表明X35明显优于625。
- 骁龙821:在CPU性能上,X35与早期的旗舰处理器骁龙821相近,但GPU和能效表现更优。
这些对比表明,X35的性能定位在中端偏上,优于传统入门级处理器,但与当代旗舰仍有明显差距。
三、实际应用场景表现对比
1. 日常使用体验
在日常应用场景中,如社交媒体、网页浏览、视频播放等,X35与骁龙710的表现几乎无差别。两者都能提供流畅的系统体验,应用启动速度快,多任务切换无明显卡顿。这得益于相似的CPU架构和足够的内存带宽支持。
2. 游戏性能表现
在游戏性能方面,X35和骁龙710都能流畅运行《王者荣耀》、《和平精英》等主流手游,但在画质设置上有所区别:
- X35:可在中等画质下以稳定帧率运行大多数游戏,高画质下可能出现帧率波动。
- 骁龙710:游戏优化更好,能在稍高画质下保持稳定,但差异不大。
- 骁龙870:可轻松以最高画质运行所有主流游戏,帧率更稳定。
对于普通玩家而言,X35提供的游戏体验已经足够,但硬核玩家可能会更青睐骁龙870等高端处理器。
3. 能效与发热表现
在能效和发热方面,X35的11nm工艺虽然不如最新制程先进,但通过架构优化实现了不错的平衡:
- 日常使用:功耗控制良好,设备续航表现与骁龙710相当。
- 高负载场景:发热量略高于骁龙710,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。
- 与骁龙870对比:870虽然性能更强,但在持续高负载下功耗和发热也更高。
总体而言,X35在能效比上表现中规中矩,适合对续航有一定要求的用户。

四、市场定位与选购建议
1. 产品市场定位
联发科X35的市场定位非常明确:面向追求性价比的中端市场。与骁龙处理器相比:
- 对标骁龙710:性能相近,价格更具优势。
- 低于骁龙870:性能差距明显,但价格亲民。
- 高于骁龙6系列: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功能支持。
这种定位使X35成为许多中端设备的理想选择,特别是在亚洲和新兴市场颇受欢迎。
2. 消费者选购建议
基于性能对比和市场定位,对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出以下建议:
- 预算有限,追求性价比:X35是不错的选择,性能足够日常使用,价格实惠。
- 中度游戏玩家:X35和骁龙710都能满足需求,可根据具体设备其他配置选择。
- 高性能需求用户:建议考虑骁龙870或更高端的处理器,获得更强劲的性能。
- 5G网络需求:X35集成5G基带,是入门5G设备的性价比之选。
3. 设备推荐
目前搭载联发科X35处理器的设备主要集中在以下类型:
- 中端智能手机:如OPPO、vivo、realme的部分机型。
- 入门级平板电脑:提供足够的性能支持日常娱乐和学习。
- 性价比5G设备:早期5G普及阶段的实惠选择。
消费者在选购时可关注具体设备的综合配置,如内存容量、屏幕素质和电池大小,而不仅局限于处理器型号。
五、技术差异深度分析
1. CPU架构对比
X35与对标骁龙处理器在CPU架构上存在一些关键差异:
- X35:4+4大小核设计,自研Custom大核针对特定场景优化。
- 骁龙710:2+6设计,更强调多核并发处理能力。
- 骁龙870:1+3+4三丛集设计,兼顾高性能与高能效。
这些架构差异导致在不同负载场景下的表现有所区别:
- 单线程任务:X35的自研大核在爆发性能上可能略优。
- 多线程任务:骁龙710的更多小核在后台任务处理上更高效。
- 持续性能:骁龙870的三丛集设计能更好平衡性能与功耗。
2. GPU性能分析
图形处理能力是移动处理器的重要指标:
- X35的PowerVR GM9446:性能足够主流游戏,但架构较老,能效一般。
- 骁龙710的Adreno 616:性能相近,但驱动支持和游戏优化更好。
- 骁龙870的Adreno 650:绝对性能优势明显,支持更多图形特效。
对于游戏玩家而言,骁龙系列通常能获得更好的长期驱动支持和游戏厂商优化。
3. AI与专用加速器
人工智能性能在现代移动处理器中越来越重要:
- X35:具备基础AI加速能力,适合常规AI应用。
- 骁龙710:Hexagon 685 DSP提供专门的AI加速。
- 骁龙870:强大的AI引擎,支持更复杂的机器学习任务。
在AI拍照、语音识别等应用中,骁龙处理器通常表现更稳定高效。
六、总结与未来展望
1. 性能对标总结
综合各方面测试和对比,可以得出以下结论:
- 联发科X35的综合性能与骁龙710相当,两者在大多数应用场景中表现相近。
- X35明显优于骁龙6系列,如625、675等,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功能支持。
- X35与旗舰处理器如骁龙870仍有显著差距,特别是在GPU和高负载场景下。
2. 选购价值评估
从消费者角度评估X35的选购价值:
- 优势:价格实惠、5G集成、日常性能足够。
- 不足:图形性能一般、高负载表现有限、长期支持不确定。
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而言,X35提供了良好的性价比平衡,是预算有限情况下的务实选择。
3. 未来发展趋势
随着移动处理器技术的不断发展:
- 联发科后续产品:如天玑系列已在高端市场取得突破,性能远超X35。
- 制程进步:新一代处理器采用5nm/4nm工艺,能效比大幅提升。
- 专用加速器:AI、影像等专用模块成为差异化关键。
在这种趋势下,X35将逐渐被更先进的处理器取代,但在当前市场中仍具一定竞争力。
附录:详细规格对比表
表:联发科X35与主要骁龙处理器规格对比
参数 | 联发科X35 | 骁龙710 | 骁龙870 |
---|---|---|---|
制程工艺 | 11nm | 10nm | 7nm |
CPU架构 | 4×2.6GHz + 4×1.6GHz | 2×2.2GHz + 6×1.7GHz | 1×3.2GHz + 3×2.42GHz + 4×1.8GHz |
GPU | PowerVR GM9446 | Adreno 616 | Adreno 650 |
内存支持 | LPDDR4X-4266 | LPDDR4X-1866 | LPDDR5-2750 |
5G支持 | 集成 | 需外挂 | 需外挂 |
AI性能 | 基础AI加速 | Hexagon 685 DSP | 强大AI引擎 |
定位 | 中端 | 中端 | 高端旗舰 |
本报告基于多方测试数据和权威对比,力求客观全面地评估联发科X35的性能定位。消费者在选购设备时,除处理器型号外,还应综合考虑内存、存储、屏幕等其他配置,以及自身的使用需求和预算,做出最适合的选择。